The Crane

【專訪】鶴 The Crane 揭露《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創作秘辛:「反派角色」其實是自我的一部分

創作歌手鶴 The Crane 繼首張專輯發行三年後,推出萬眾矚目的第二張專輯《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專輯名稱也就是「相同故事,不同敘事」。這個概念源自他某天突然發現,從神話、電影到不同年代的情歌,許多作品都圍繞著相似的題材,例如愛恨情仇、人性的脆弱等。然而即使聽過、看過這些題材,新的作品依然能帶來驚喜,讓人發現「沒想到這個東西可以這樣拍!」、「沒想到演員的演技可以發展到這個狀態!」。這份領悟運用至這次的創作中,以反派角色投射真實自我,融合東西方語言敘事,透過歌曲表達不再壓抑的內心感受,打造連貫又耐聽的全新專輯。

歷經創作低潮與疾病復發,寫下更誠實也更耐聽的音樂篇章

許多音樂人會面臨「第二張專輯魔咒」,鶴 The Crane 也不例外。他坦言這一次的創作過程「好艱難」,花了很長時間思考究竟是要延續前作狀態?還是 90 度轉向,做一個很誇張、大家不會想到自己會這樣做的事情?最終,他意識到自己並不需要為每個決定賦予強烈的意義,「生活中的每個事件都有其發生的原因,就像相信命運是將看見的跡象賦予意義。我發現,其實不需將目標設定得太高太遠,去刻意證明自己與眾不同。反之,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然而然組合出的結果,就能讓作品與他人產生區隔。」這種「順其自然」的心態,成為他突破創作瓶頸的關鍵。

與投入許多心力鑽研音樂而生成的首張專輯相比,鶴 The Crane 的創作心態有了轉變。第一張專輯旨在證明自己能做這些事、能嘗試、有能力執行,像是在「畫一個領地」;而現在,他思考的是自己想做什麼?什麼事情是屬於自己的特色?以及如何在西洋音樂曲風中呈現屬於「亞洲人的東西」?而他最直覺的答案是「好聽耐聽」。

在當今百花齊放的音樂環境中,他認為「新鮮」已不足以吸引聽眾。因此,鶴 The Crane 專注於琢磨旋律如何寫得更好,編排如何讓人聽得更久、更耐聽。他相信自己的生活,如同所有聽眾一樣,充滿各種經歷,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運動、打掃、家人、疾病等,這些總和都讓他感受到時代氛圍,並將自己認為好的、符合時代調性的音樂傳達給大家。

在製作專輯期間,鶴 The Crane 歷經甲狀腺瘤(癌)復發又痊癒。由於是第二次面對病魔,因此這反倒沒有對靈感產生巨大影響,但更像是一個提醒,讓他意識到很久沒有照顧自己。「治療期間,讓我思考人生的同時,也發現身邊許多親友其實也默默承受身體上的困難,只是為了避免『煞風景』或『破壞氣氛』,所以平時不願提及。然而透過分享自己的病況,讓有類似經驗的聽眾得到了鼓勵,我自己也被他們鼓勵,形成了一種很良性的互動。」

聊到粉絲們的回應,鶴 The Crane 的表情顯得溫柔。他指出,每當詢問粉絲想聽他做什麼或看他表演什麼內容時,得到的回覆大多是「就做你想做的就好了」、「我們就只是在 follow 你的想法,跟你一起走這個旅程」。這樣的情況在現今時代是「不容易的」,畢竟有許多粉絲會期望創作者做他們想看的東西,因此這讓鶴 The Crane 深刻地感受到聽眾們的信任,而這種信任給了他很大的空間。「雖然我自己有選擇困難,想做的事情太多而不知如何選擇,原本只是想從粉絲那裡得到答案,不過這反而也成為一種挑戰,促使我努力研究、思考,端出新的東西,讓粉絲持續感到興趣。」

 

當「禮貌」其實是壓抑,鶴 The Crane 用反派角色說出內心話

專輯《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主軸的緣起是歌曲〈VILLAIN〉(反派)。最初的靈感來自於在社群上看到一場時尚秀找來電影「反派專業戶」的安德林·布洛迪 、威廉·達佛、蓋瑞·歐德曼走秀,這讓他聯想到日本漫畫揭露的一段台詞:「即使是再好的人,只要有好好地在努力,在別人的故事裡,也可能會成為壞人」。這兩者讓他想到反派的「相對性」,也就是即使看同一件事,也會因為感受到的能量不同、立場也會不同。

於是他把自己名字「鶴 The Crane」架空定位為故事反派角色主人翁,並作了詳細的設定,例如有強迫症、潔癖、只喜歡吃特定食物(肉鬆麵包),「這個角色雖然有點邪惡,但某種程度上只是目的性很強、做事很有規劃的人」。他透過這些細節想像反派的愛恨情仇,並將專輯中其他歌曲與此主題串聯起來。例如,〈雪屋/ IGLOOOO〉講述反派曾在極地雪屋居住,在孤獨中嚮往熱帶生活和心儀的另一半。

鶴 The Crane 坦言,這個反派角色某種程度上的確代表著他心中某部分比較負面的想法,是他在第一張專輯中沒有介紹給大家的面向。他自認是個不太會吵架、不會說難聽話的人,要努力才能直接表達不舒服。「許多人會將我這樣的態度視為一種『禮貌』或『謙虛』,但其實我並非覺得自己是禮貌,而是不知道怎麼表達,甚至透過與朋友對談才發現這樣的情形可能是被佔了便宜,然而我也因為這些經歷而慢慢成長,理解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並記住經驗以知道下次如何反應。如同脾氣暴躁的人會隨著成長變得溫和、有同理心一樣,作為一個被認為性格溫和、謙虛的人,也正在學習如何更懂得為自己實際心裡的感受爭取生存空間,然後去把一個該說的話講出來。因此,專輯中所謂的反派並非做惡毒之事,而是將負面想法能量轉化成想像的歌詞來呈現。」

 

與好友 ALI 跨國合作獲得的刺激

上一張專輯發行至今的這三年間,鶴 The Crane 與許多不同風格、甚至不同國家的音樂人合作,例如 ØZI、SIRUP、ALI 等等。在融入他人音樂或共同創作時,他需要思考自己的個性,以及如何讓觀眾在合作作品中認識自己,幫助他呈現平常在自己作品中不會展現的面向,也讓他從音樂上獲得更多想法。

其中,前陣子才再度同台表演的 ALI 可說是與他個性反差最大的一位。他坦言,認識 ALI 後的確也讓他受到影響,變得比較隨性,不像以前那樣想太多,「ALI 現場能量強、充滿搖滾巨星的瘋狂,活得很奔放隨性,因此在我們合作的歌曲上,我思考後選擇展現自己相對冷靜的一面。雖然我們個性差異大,但彼此都很願意傾聽對方的想法。」以前鶴 The Crane 希望每件事都有意義,不喜歡沒有動機或不考慮聽眾反應的作品,然而這種「言之有物」的標準卻也曾讓他綁手綁腳。現在,他放開限制,誠實表達所見所用,即使隨機的元素也能在回頭看時連成有趣的故事。

 

與魏如萱共譜心臟旋律,從《小王子》汲取靈感的浪漫詮釋

鶴 The Crane 認為,在現今難以專心聽完整張專輯的時代,「連貫性」是他提供給聽眾的「誘因」,因此這次特別下了許多工夫,從調性、速度、起承轉合,都希望能讓整張專輯聽起來像一個完整的故事。另一方面,鶴 The Crane 在《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這張專輯中更有意識地呈現自己的文化背景,也非常漂亮地融合中文和英文歌詞,在聽感呈現上十分自然。例如〈雪屋/ IGLOOOO〉的一句歌詞「有一陣風會將妳吹來」,雖然是神來之筆,卻讓他覺得帶有強烈的「東方感」,同時也做到了 Hook 的作用。

和魏如萱合作的〈心臟的右邊〉,他透露原本是全英文歌詞,但在公司的建議下轉為全中文,而這樣的轉換讓他完全變化思維模式,透過學生時期生物課本中心房心室的循環,聯想到開頭的歌詞「妳住的房間在我心臟右邊 沒有管理員外出卻不太方便」。「要不要 提早見面?」這句歌詞的概念,則來自《小王子》中狐狸對等待的描述——與其在見面當下才感到幸福,不如在想著即將見面的過程中就一直感到幸福。

對於現代資訊更新速度快、演唱會和專輯發行頻繁導致「回味時間變短」的現象,鶴 The Crane 認為作為音樂人也無可奈何。他選擇的應對方式是努力創造最值得、最耐聽、可以讓人反覆播放的音樂。即使一張專輯在聽眾生活中只佔據了一週的時間,只要它是值得被記住的一個經驗,即讓鶴 The Crane 覺得足夠,「因為那是一種對音樂的熱愛,以及想要跟世界溝通的慾望」。

《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CD 和藍色彩膠目前正開放預購中,鶴 The Crane 強調這次在實體發行的設計上,也加入了許多自我的意見與巧思,尤其藍色彩膠版特別做了許多「碎片」般的印刷品,讓聽眾打開專輯就像是拿到歷史文獻或舊照片一樣,鼓勵聽眾可以自己拼湊出故事的原貌,而不是直接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這也呼應了「不同敘事」的核心概念,讓觀眾得以擁有自己的詮釋。藍色彩膠預購僅至 2025 年 7 月 11 日(五) 12:00 止,預計於 2025 年 10 月初至 11 月依訂購順序出貨。商品最新消息皆以 The Crane 官方 Instagram(@theqrane)、落夢地官方 Instagram(@romad_inc官方公告為主。

 

鶴 The Crane 官方連結

FB:https://www.facebook.com/thecrane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theqrane/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theqrane/

 

文:迷迷音
照片:落夢地 提供

 

專訪 / 鶴 The Crane 為了完成夢想中的專輯,經歷多少嚴格的自我測試?

 

鶴 The Crane 介紹 台灣新世代另類R&B王子

你的拍手是我們的動力

還喜歡迷迷音的文章嗎?如果覺得迷編的文字為你記下了演唱會的感動、如果覺得看了訪問可以多了解一點喜歡偶像的創作想法和可愛小地方、如果覺得參戰教學文可以多少有點幫助,請幫忙按下面的拍手圖示,只要登入連結Google或是FB帳號,就可以【免費支持】迷迷音。

贊助一杯咖啡

網站的維持比想像中還要不容易,每篇採訪從搜集資料、聯繫、訪問、逐字稿、翻譯、拍攝、審稿,基本上都是迷編從頭到尾完成,主機、圖床、相機設備等等的支出也比想像中龐大,目前迷迷音收支離打平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覺得迷迷音的文章多少對你有些幫助,還請幫忙按下面「Buy Me A Coffee」圖示、給予贊助讓迷迷音可以努力持續生存下去!

Buy Me a Coffee

其他人也迷

你可能也喜歡

最新消息

線上日文
線上學 日文
線上日文

迷迷動漫

迷迷影劇

日劇、電影、娛樂圈大小事
英文補習
網上學 英文
英文補習

迷迷專訪

迷編為你貼身訪問台灣與日本音樂人、聲優、第一手情報

迷迷好音推薦

吃貨迷編日記

FB粉絲團

在 Twitter 上追蹤迷迷音

加入迷迷音樂社群

訂閱迷迷音電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