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根光才 難言之隱

專訪 / 《難言之隱》導演關根光才「珍惜自己的母語與文化環境,才能創作出更加深刻的作品」(有雷)

日本鬼才影像創作者關根光才繼首作《我,為愛而活》後推出第二部劇情長片《難言之隱》,由全方位女星擔任主角,於 11 月 22 日正式在台上映。本片故事改編自北國浩二所撰寫之原著小說《謊言》,探討兒虐以及失智症議題。關根光才導演過去曾以短片作品《天時地利 》出道榮獲紐約短片影展最佳外語片殊榮,隔年獲頒坎城國際創意節青年導演大獎。 2008 年開始與國內多名音樂人、藝術家合作,推出多部 MV 及廣告短片,包括 Mr.Children〈 足音~Be Strong〉和 The fin. 〈Night Time 〉、〈Shedding〉…都由他執導而受到高度矚目。除了電影之外,也積極參與反戰、反核、難民等議題的藝術行動。隨著《難言之隱 》在 11 月初金馬影展台灣首映,關根光才導演也隨片訪台會影迷。趁著導演來台之際,迷迷音特別與導演進行對談,聊聊這部片與他的電影哲學。

延伸閱讀:專訪 / 關根光才談《難言之隱》:「謊言」真的完全是壞的嗎?(有雷)

===以下有雷===

 

ー深陷過去之中走不出來的人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會美化過去的痛苦,有些人則會深刻記得痛苦。好奇導演自身是什麼樣類型的人呢?

老實說我覺得兩者都有。比如說這個故事是基於我祖父罹患失智症的經驗,當時的確很痛苦,但我非常愛我的祖父,所以雖然有辛苦的回憶,也可能會把這段回憶美化,與其說是美化,應該是因為發生過這些事,最終我更能接納我的祖父,感覺能夠理解他。過去發生的這些事並不只有痛苦,對我來說不是只有負面的感覺,這不僅僅是面對我祖父罹患失智症的事情,我對很多事情也有這樣的看法。我是那種會認為所有發生過的事都有其意義的類型。

 

ー生病這件事情病患是最辛苦的,不過由於認知症有許多人都會認為病人或許已經不記得,因而會偏向關注陪伴者的內心,但這部片中特別點出病患的內心掙扎,讓人印象深刻。

當我看到這本原作的時候,不禁回想起我小時候的情況。當時關於認知症的研究還沒有那麼進展,而且當時人們並不是用「失智症」這個詞,而是用「癡呆」,是偏向負面的字,還帶有點「瘋狂」的意思,大家會用這詞來形容失智症患者。現在大家認為這樣的說法其實有歧視的意味,所以現在已經不太會用「癡呆」這個詞來形容失智症。當時整個社會對失智症的症狀了解並不多,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才意識到也或許失智症對我祖父反而可以帶來某種救贖。當時如果我知道這些,也許對我的祖父的照顧會有不同的方式,或許我能更溫柔一些。我們的社會正處於高齡化時代,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台灣,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到這種情況。了解這些,對自己和家人來說,並不會吃虧,反而會有更多的幫助。

 

ー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我,為愛而活》探討關於憂鬱症,也幫助觀者從不同面向了解憂鬱症。導演平常就對這樣的議題特別關注嗎?

我自己對社會議題有相當高的關心,雖然我並不是專門想深入探討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之類的議題,只是剛好第一部是以憂鬱症為主題,而這部則剛好與失智症相關聯。我並不是刻意要去探討這些疾病本身,而是想了解處於這些狀況中的人,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處於什麼樣的心情,這樣的理解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大家能夠了解這些情況,或許社會會變得更懂得寬容、更溫柔一些。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樣的討論也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實際上每次電影製作完成後也經常會有相關討論,我想這正是電影創作的意義所在。電影不僅僅是要讓人享受,它還能引發思考、促進交流,我非常重視這一點。

 

ー片尾曲〈tears 〉唱到「你認為什麼樣的未來是美麗的呢」,當初如何與羊文學溝通片尾曲的部分?

我並沒有給予太多的提示。羊文學的音樂風格帶有很多搖滾元素,節奏也非常強烈,所以我原本有些擔心,會不會他們的風格不太符合我當初的想法。我有向她們詢問風格部分預計如何處理,聽了她們對於作品音樂走向的想法後,覺得很不錯,於是我決定讓她們去自由發揮,沒有多給予建議。歌詞也是完全來自她們的創作,我覺得這次她們做得非常好,超過了我的想像,真的創作出了非常棒的歌曲。這讓我非常驚訝,也十分感激她們的努力。

 

ー剛才提到羊文學的音樂風格比較強烈,好奇最初會選擇羊文學的理由為何?

我希望能加入女性觀點來闡述這部作品,尤其電影本身的議題很深刻沉重,裡面不是老人就是小孩,所以希望可以加入一些年輕人的想法和能量。

 

ー導演過去曾與不少音樂人合作,好奇在配樂的部分是如何找到 Aska Matsumiya 來擔任?最近有沒有特別關注或常聽的音樂?

她住在美國,很久以前有一次她來日本的時候突然聯絡我,雖然我當時不認識她,但她說想見我,我們就見面聊了一下。那時她說她其實一直有意製作電影配樂,並且跟我談了很多對這方面的看法。之後,我也聽了她創作的一些音樂。從那時起,我就有考慮過未來有機會可以和她合作,同時也一直在想什麼時候會是最合適的時機。直到這次的電影,我想使用豎笛的音色來製作,而 Aska Matsumiya 本身有古典音樂背景,並且創作過許多電影原聲音樂,擅長使用古典樂器來創作現代風格的音樂,我覺得她非常適合,所以就決定請她來做配樂。

 

ー配樂的部分大概只有使用兩、三種樂器,跟這部電影的主要角色相呼應,這也是特別有意識來做的嗎?

樂器的使用大概只有三種左右,感覺上是真的非常簡單。這部電影的故事就是圍繞著這三個角色展開的,所以一開始其實元素非常少。雖然後來逐漸增加,但最主要的還是只有三個人。音樂方面則呼應故事發展,這三個人之間的同步感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ー過去曾為 Mr.Children 和 The fin. 拍攝 MV ,導演近期有關注或經常聆聽的音樂嗎?

Bendik Giske,是個實驗音樂的藝術家。他的音樂表現舉例來說,是一直在吹同樣的銅管樂器,比如小號或薩克斯風,但慢慢地打破音樂結構。我反而不太知道當前的流行歌曲是什麼,通常都是從孩子那裡聽了才知道「原來這是現在流行的歌啊!」。

 

ー這次來到台灣,在工作之餘,在台灣有什麼想要體驗的部分?

我來過台灣幾次,而且因為我的姐姐嫁給台灣人的關係,讓我對台灣有一定的了解,覺得是一個很放鬆的地方。其實來到台灣沒有特別想做的事情,光是走走看看,對我來說就很開心。單純只是在街上走走、拍些照片,就能讓我回憶起以前的感覺,可以好好讓腦袋放鬆。

 

ー那麼有什麼來台一定會做的事嗎?

會喝鹹豆漿,像這種把豆漿做成鹹粥的做法在日本是沒有的。

 

ー平常工作之餘會做些甚麼呢?

空閒時間大部分都在跟孩子玩,另外我也喜歡戶外活動,比如去露營、或者去海邊玩水。像韓國或台灣,現在戶外活動都很流行。或許是因為疫情的關係,被困在家裡的人們若不與大自然接觸的話,身心可能就會出問題,因此人們才會渴望接觸大自然吧。

 

ー這次電影中也有一段河邊露營場面,拍攝現場有甚麼有趣的事情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杏當時也有帶自己的親生孩子一起在河邊玩。現在杏搬到巴黎,對她來說,能夠和孩子一起體驗日本的自然,應該是很棒的吧。

難言之隱

 

ー電影拍攝大概花了多久時間?

大概是 18 天左右,不到三個星期。對於預算不多的日本電影來說,通常是得在兩、三個星期內拍完的。基本上每次都是這樣。至於劇本實際編寫,可能花了大約三年時間,從開始構思企劃到完成則是大約七年左右。這期間也有其他案子比較忙,所以很難集中時間快速完成,真的花了很多時間。

 

ー這過程中遇到疫情,好奇疫情是否對於劇本的編寫或是導演本身的想法有任何影響?

因為疫情的關係,拍攝預定大幅延期了,也正因如此,時間上變得非常緊湊。另一方面,我覺得疫情確實改變了我的心態。新冠疫情對人類來說,是一段非常痛苦的記憶,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然而同時,我也覺得對某些人來說,這段時間讓大家意識到了一些重要的事情,這樣的時刻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經歷過。我覺得這樣的心情和記憶是應該好好保存下來的。所以,在那段時間,我也開始做一些繪本之類的創作,還有去露營。

 

ー疫情時否也有影響了導演的創作心態以及對於「電影」看法的改變?

經歷過疫情後,我的想法和作品的創作理念確實有些改變,雖然變化不算非常大,但我開始更加明白,無論是自己的人生還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限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並不是永恆不變的。我開始覺得,如果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必須加快步伐,而不是一再拖延,否則就來不及了。

 

ー之後有其他想嘗試的題材嗎?

我想拍一部關於「原諒」的電影,想探討人們如何理解和原諒;事實上我現在正在進行的一個案子,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探討這樣的主題。比如,戰爭這個問題,現在成為一個越來越巨大的挑戰。當我思考為什麼戰爭會爆發時,我覺得一個原因可能是人們覺得自己受到了攻擊、難以去原諒對方。我認為,原諒其實是避免戰爭發生的一個重要過程。但如果實際上,我的家人或者孩子被殺害了,我是否能夠做到原諒呢?這個問題我不太確定。能否抑制內心的憤怒?我不知道,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希望能夠深入思考這些問題,並且讓我們未來如何看待這些問題變得更清晰,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夠探索這樣的主題並進行創作。

 

ー平常在生活中,當你自己感受到憤怒時,會如何去抑制它呢?

與以前相比,我現在已經不太容易生氣了,雖然過去常發怒,但現在憤怒的情況少了很多。不過,當我真的非常生氣時,不會刻意去壓抑自己。我覺得發怒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雖然它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但有時它也可以轉化為行動的力量。所以,我其實很珍惜這些情緒。比如,我一直很關心政治問題,但我認為日本是一個政治運作相對緩慢的國家,有時會困惑為什麼日本人似乎缺乏將憤怒轉化為行動的能量?我曾經也因為這樣的困惑,做過一些藝術展覽來表達這種情緒。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會認為這些情緒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ー許多人會認為負面情緒創作出來的作品是比較具有能量的,甚至最終能帶來積極的影響,對此是如何看待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作品都是由悲傷或悲劇所創造的,但我認為確實有這樣的情況存在。比如,我拍過一部紀錄片,探討時尚和環境問題。影片中有一位服裝設計師,他的衣服最終成為垃圾,並且堆積在非洲肯亞的垃圾山上。這種極端的負面元素,反而能激發作品的力量。這樣的強烈對比確實能夠為作品增添深度,不過最終還是要看你如何處理這些情緒。

 

ー請向台灣的粉絲們說一些話吧。

我不太確定在台灣是否有我的粉絲,不過昨天在導演講堂上有些人說有收藏我最初的作品,;還有,我之前曾為 The fin. 拍攝 MV ,這團也來台演出過,所以也有粉絲特地告訴我這些事。對於這些事情,我真的覺得大家看得很仔細認真,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真的謝謝大家。

延伸閱讀:《難言之隱》金馬影展台灣首映 資深男星奧田瑛二如何演活失智老人?

 

ーThe fin. 經常在海外活動,之前來台演出時引起高度討論,尤其導演拍攝的〈Night Time〉、〈Shedding〉等 MV 同時也獲得很不錯的評價。

The fin. 對於海外活動有強烈意識,我自己也比較偏向這樣的類型,所以和他們能有某種程度的共鳴吧。

 

ー導演也是希望能夠以海外為重心活動是嗎?

我希望盡可能地針對整個世界來拍攝電影。我年輕時想了很多,有人曾邀請我搬到倫敦或去洛杉磯工作,但回過頭來想,當我創作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根源非常重要。身為日本人這件事,我覺得是無法抹去、丟棄的。我反而覺得,如果不努力去珍惜這一點,可能就無法創作出真正深刻的作品。因此,我想要珍視作為日本人的這個根基,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去跟全世界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

 

ー也就是越在地越全球的意思。

是的。關於全球化,特別是以藝術形式進行表達時,不可避免地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即使我用英語進行交流,是否就能真正理解英語的深層含義呢?我們並不是在同一個文化背景下成長的,也沒有一起看過同樣的電視節目,因此在文化上總是會有一定的侷限。所以我認為,應該要珍惜自己的母語或者是在那個文化環境中成長所帶來的深度,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加深刻的作品。

關根光才 難言之隱

 

專訪 / 關根光才談《難言之隱》:「謊言」真的完全是壞的嗎?(有雷)

文:迷迷音
照片:迷迷音

你的拍手是我們的動力

還喜歡迷迷音的文章嗎?如果覺得迷編的文字為你記下了演唱會的感動、如果覺得看了訪問可以多了解一點喜歡偶像的創作想法和可愛小地方、如果覺得參戰教學文可以多少有點幫助,請幫忙按下面的拍手圖示,只要登入連結Google或是FB帳號,就可以【免費支持】迷迷音。

贊助一杯咖啡

網站的維持比想像中還要不容易,每篇採訪從搜集資料、聯繫、訪問、逐字稿、翻譯、拍攝、審稿,基本上都是迷編從頭到尾完成,主機、圖床、相機設備等等的支出也比想像中龐大,目前迷迷音收支離打平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覺得迷迷音的文章多少對你有些幫助,還請幫忙按下面「Buy Me A Coffee」圖示、給予贊助讓迷迷音可以努力持續生存下去!

Buy Me a Coffee

其他人也迷

你可能也喜歡

最新消息

線上日文
線上學 日文
線上日文

迷迷動漫

迷迷影劇

日劇、電影、娛樂圈大小事
英文補習
網上學 英文
英文補習

迷迷專訪

迷編為你貼身訪問台灣與日本音樂人、聲優、第一手情報

迷迷好音推薦

吃貨迷編日記

FB粉絲團

在 Twitter 上追蹤迷迷音

加入迷迷音樂社群

訂閱迷迷音電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