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因為 大友克洋 的關係而看了《 MEMORIES (回憶三部曲 )》,其中第一部《她的回憶(彼女の想いで)》無論是作畫或是情感描寫的細緻度都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像是在回收船艦「CORONA號」成員海因茲和米蓋進入發出求救訊號的太空船時,從無重力到有重力的身體動作描寫、又或是歌劇名伶伊娃居住的那太空船中逼真到以為是電腦繪圖的石頭紋理和反光、以及各個佈景細節,都美得讓人一在驚豔,完全感覺不出來這竟是90年代的作品。其中特別要說的,相信應該也有人跟迷編一樣,一開始看的時候會有些詫異,覺得這種虛實交融的風格跟大友克洋其他作品有些不同,然而在看到劇本和設定原來是 今敏 ,也就完全能理解了。
在這裡一定要說個小插曲,同為這部作品的導演 森本晃司 在接受日本媒體訪談時,毫不諱言地說:「我和今敏都非常喜歡大友老師,很尊敬他。今敏作為大友老師的助手,因為繪畫技巧超級好,所以從那時就備受注目。雖然我和他算是「大友軍團」的人,但其實我們兩個常常在聊說到底要怎樣才可以超越大友老師,而這部《她的回憶(彼女の想いで)》就是我們兩個以『打倒大友克洋』為目標的作品。」
「回憶不是用來逃避的地方!」
回到電影本身,「思い出は逃げ込む場所じゃない!(回憶不是用來逃避的地方!)」這句話在《她的回憶》中是很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詞,也算是整部片的核心。(當時這句話也理所當然地被用來當作電影預告片使用,不過今敏自己後來在部落格寫說「覺得如果真要跟著唸出來的話實在有夠羞恥!不,是比羞恥還要更羞恥!」)
片頭伊娃的太空船發出的求救訊號特別使用普契尼知名歌劇《蝴蝶夫人》,即在一開始暗示了伊娃的過去ー失去美好嗓音、遭到丈夫背叛,選擇殺了丈夫、築起美好的回憶城堡並在其中和不會背叛自己的丈夫的幻影共度一生。
今敏曾在部落格中寫道,他認為「幻想」對於人類而言是不可或缺,否則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乃至宗教等等和現實不同層面的世界就不會被創造出來並流傳至今。 雖然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宗教故事中充滿了 「非現實」、「不科學」和 「不合理」的情節,但這並不意味著有人可以否認這些故事的意義。這世界上仍存在著許多事物人類無法理解的事物;又許多事情雖然在理性上明白,然而在情感上卻無法接受。正因為如此,才需要幻想,來讓人類得以接受。這就是為何伊娃寧願活在絕美的過往也不願意睜開眼面對那從天堂掉入地獄的莫大痛楚。
抽象記憶具象化
常常可以聽到有人說「活在你我心中」之類的話語,因此一個生命的消逝個人認為可以分為兩層,一是生理上的死亡,二是心理上的死亡,也就是當這個生命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消逝的那一刻,就是真正的消逝了。過去,有不少作品談論到痛失重要的人後,想辦法作出複製人來,但這部有趣的是,他不是作出複製人,而是將抽象的記憶透過全息投影和AI的結合具象化!這艘太空船本身就是伊娃的執念結晶,不僅是伊娃生前的最美好的避世碉堡,在伊娃死後也持續長存,甚至還會拉活人進來作為祭品,確保這些記憶能在活人心中傳承。
這一切的基礎,因為全息投影和AI電腦技術的使用,讓整個故事看起來真實度大增(90年代竟然就能想到這樣的應用,不愧是神!),但為什麼明明伊娃死了還故意要讓這艘太空船有辦法發出求救訊號引人入室?因為記憶是「活在」有生命的「活人」心中的,意義是由人賦予的,如果沒有「人」,這些充其量就只是電腦數據的集合體,即使存在著也沒有任何意義。
美好幻想和殘酷現實如何選擇?
片中故意使用宇宙回收船艦和絕美的歌劇宮殿兩個極大的對比,襯托出伊娃營造出的夢境之絕美。實際進到太空船的有海因茲和米蓋兩人也形成對照(老實說一開始他們進去時,一步步探索整間房子的神秘氛圍真的很像鬼屋),一個選擇沉浸在美好的幻想裡,即使化身為另一人也沒關係;一個則是縱然失去女兒的現實痛徹心扉,卻仍選擇面對現實,不受美好幻境的引誘。也因此最後「CORONA號」發射人工衛星破壊大砲時,飛出來的是海因茲,米蓋則完全被吸收進伊娃的太空宮殿之中,至於到底哪個選擇比較好?則開放性地留給觀者自行判斷。
文:迷迷音 / 照片:Amazon
著作權 © MeMeOn Music 迷迷音。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追蹤迷迷音twitter、迷迷音FB、迷迷音IG最新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