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發呆系歌手 沈安 今年推出新專輯《白日夢的悲哀》,延續至今混合R&B、Hip Hop 跟 Neo-Soul 的電子樂風格,再次以「夢」的虛實交錯為命題。繼2016年首張專輯《0-13》逐夢歷程的探索、2019年5月發行第二張專輯《夢裡的夢》審視自我的解夢剖析,這回《白日夢的悲哀》專輯則突破自身的繭,走出臥室,洞察外在世界的發夢浮世繪。
做音樂也像是做夢,總在非清醒的狀態
對沈安而言,白日夢這種有意識的發夢充滿了無限可能,只需消耗時間和腦細胞的電流交換,就可以給你任何想像得到的東西、帶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讓你成為任何想成為的自己。只是這看似無害的快樂,在清醒卻仍必須面對現實情緒反噬的副作用。他舉例,以前申請專輯補助時會預期拿到後要做什麼,天馬行空的幻想讓他對於未來充滿希望,但當回到現實發現沒有如預期拿到補助就會很失落,「失落歸失落,失落對我來說是正常,很常見,所以我也不會看太重。」這樣的感傷,就是白日夢的悲哀。
沈安從小就喜歡睡覺、發呆,每次一睡就睡上個 12 到 14 小時,沒有一天準時上課。他總喜歡天馬行空地想像,每個時期都會幻想希望成為的模樣,比如小時候很喜歡《西遊記》,就會幻想成為孫悟空,「我覺得有一部分是因為這個,另外一部分對我來講,就是在做音樂的當下,感覺就跟做夢有點像,我不是在一個很有意識、清醒的狀態。」雖然以音樂寫夢,但沈安平常並不會特別紀錄夢境,因為即使沒有紀錄下來,這些夢仍然會在腦中的某處,直到創作時就會自然地把它帶出來。
在美國住了九年、學習電影,後來回台灣做電影相關工作,然而工作之後讓他意識到,如果沒有很熱愛這件事是無法在這業界長久待下去的。因此他選擇再去美國洛杉磯 Icon Collectives 短期進修一直很想嘗試的音樂軟體以及DJ課程。但是畢業後做了一年的電音,沈安再次感受到千遍一律的無趣。這時他想起了小時候聽的音樂,例如周杰倫、方大同、陳奕迅、陶喆、JAYZ、THE KILLER、coldplay, 27 歲左右時,他開始著手嘗試創作。
「當初也沒有說一開始就想到華語,而是開始在創作的過程當中,不自覺會想到以前聽的華語。雖然曾經有試著要用英文創作,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沒有那個感覺,很奇怪。在美國的時候,我也會用英文思考,可是大部分內心世界的東西是中文思考,我覺得有可能是因為這樣,我寫歌自然而然會以中文為主。」
一開始他並沒有想要出實體唱片,不過考慮到台灣唱片界環境,做實體比較有能見度,因此仍然選擇推出實體唱片以作為自己的名片。 2016 年自資製作發行首張個人專輯《0-13》,前衛又迷幻的臥室電子樂風格,搭配具電影感的音樂影像,很快引起獨立音樂圈的注意;主打歌〈你要我要〉音樂影片接連入圍美國新媒體影響節,及英國的雷達音樂錄影帶獎。
2018 年受邀擔任邱比專輯《中離》編曲人,邱比形容他富有想像力、敢於挑戰現狀,《中離》專輯也獲得海內外數個音樂獎項肯定。沈安並於 2019 年、2020 年接連發行個人專輯《夢裡的夢》及EP《偏粉紅色》,進一步將 Pop、R&B、Hip-Hop 和 Neo Soul 完美揉合至標誌的臥室電子樂之中,其獨特風格的成熟及突破,讓他以《夢裡的夢》入圍新加坡 Fresh Music Award 音樂的年度大躍進,再以《偏粉紅色》闖進 Fresh Music Award 的年度十大EP,同名單曲〈偏粉紅色〉更獲選 Apple Music 年度百大單曲。
跟著「感覺」創作,尋找與腦內畫面相應的音色
由於一邊工作一邊創作對他來說很難穩定輸出作品,因此現在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音樂,也幸好家人頗為開明,給予支持讓他可以比較自由地創作。對沈安來說,比起「想法」,創作更依靠直覺。當心中浮現了一個「感覺」,即會去找相應的音色旋律或和弦,進而漸漸發展出完整作品。像是走到戶外看到雲的流動方式、天空的顏色等等,都會讓他想要把這些畫面帶給他的感覺表現在音色上。
《白日夢的悲哀》中有一首名為〈新增錄音〉,讓人特別興趣。iphone錄音時自動生成的檔案名稱就是「新增錄音」,有時沈安回頭聽了這些demo,可能會將喜歡的挑出來做成一首完整的編曲;但這首歌在錄音當下的狀態卻已是最剛好的模樣,不想要讓它變得更完整,於是就以此為名,將它保持在最原始的模樣。
一直以來詞曲都不假他人之手的沈安,這次也找來詩人陳昭淵合作〈1995案發地點〉的歌詞,但並沒有因此而減損個人風格。多了一個人共同討論主題、激發想像,洗鍊精準的用字,也更完整了《白日夢的悲哀》專輯概念的立體維度。「1995案發地點」從歌名上就充滿了故事性,沈安表示自己通常會用唱的來寫詞,在創作這首歌時,不知怎地副歌就一直想到「案發的地點」這幾個字,腦中突然浮現了畫面,想到自己是一個偵探,在檢視女屍的傷口,研究這位往生者怎麼死掉的,於是就這麼把這想法提議給陳昭淵一起來完成。沈安一直以來喜歡偵探類的東西,像是英國版福爾摩斯、柯南、金田一都是他的愛。相較於文字,他更喜歡使用到視覺跟聽覺的影集。
沈安和陳昭淵隸屬於同一間詞曲版權公司,兩人在公司舉辦的一場聽歌分享會上認識。「這次剛好遇到昭淵,如果沒有他,我想不到其他人來寫。」他坦言一開始認識陳昭淵就有股直覺想找他寫詞,甚至原本另一首〈美得不像話〉也預計要找他一起寫,「只是還沒進行到就已經寫完了,所以覺得可能這首就是注定要自己寫。」沈安的創作大部分是先有曲再有詞。對他來說,跟別人寫詞可能比較有趣也比較迅速,合作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元素、角度、思維模式加入,也讓完成作品變得更豐富。
健康的生活才有健康的創作能量
曾經推出EP《偏粉紅色》,這次〈白日夢的悲哀〉MV也含有粉紅色的元素,問及為何如此執著於粉紅色呢?他笑說其實自己並沒有特別喜歡粉紅色,平常也不穿粉紅色衣服,這次只是因為MV場景配色關係,才挑選了比較可愛一點的粉色系衣服。「我唯一最喜歡的粉紅色就是天空、夕陽的粉紅色,私下最喜歡的是這次專輯封面的淺藍色或深藍色。」
這張專輯封面照片是沈安之前去爬奇萊山時親自拍攝的。雖然表面上看似隨性,不過沈安平常創作的習性算是蠻規律的,尤其喜愛戶外運動。或許有些創作者會將自己逼到崩潰的邊緣藉以產出流傳百年的好作品,但沈安認為創作從生活上攝取就好,「人生你不用把自己逼到絕境就已經快瘋了,那何必?」平常不抽菸喝酒的他,創作能量基本上和生活成正相關,如果生活糜爛、墮落,那麼創作能量反而會下滑;如果每天固定運動,讓自己健康、有精神,創作能量反而會上升。創作和戶外運動是他舒壓最有效的兩種方式。
雖說專輯中的每首歌曲似乎都在描寫他人的故事,但是某程度而言,也反映了沈安自己的內心,「就像編劇一樣,你創造的每個角色,一定都會有部分的你自己。每首歌,就算是他人視角,裡面的內心感受都是我曾經感受到的痕跡。」藉由這張專輯的創作過程,沈安一步一步了解自己這些年感到迷惘的原因,並得以面對、解決自己的負面感受和情緒,完成的同時也將這些情緒抒發了出來,不再把這些長期積在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看得太重要,「不是不重要,而是不會過於放大。它就只是一個情緒、一個感受,跟它共存就好。現在看得比較開一點。」
或許單看這張作品的歌詞仍覺得有些負面,不過配上音樂倒是聽起來很舒服。「我認為這是比較貼近我的真實狀態,就是會有一點自在感,我真的也是滿輕鬆,但不代表說我沒有很複雜的情緒,只是把這個東西融合,讓它共同存在在我的作品,不是說我今天好悲傷喔,而是一個比較真實的狀態。」
演戲就像是靈魂出竅?!
有電影業製片背景的沈安,對MV影像也參與概念,與林世穎和陶磊兩位導演討論,將〈白日夢的悲哀〉、〈不稀罕別人給的完整╱狂奔〉、〈1995案發的地點〉以「發呆至尊寶╱三部曲」影像概念呈現。當然他也考慮過是否要自行擔任導演,不過至今還沒有衝動去做這件事情,始終覺得找別人拍會拍得比較好。
〈白日夢的悲哀〉中,沈安的表現精湛細膩呈現悲呆感,讓導演也看了大為讚賞。沈安倒是覺得演戲跟抒發內心的唱歌不太一樣,會有一點「靈魂出竅」的感覺,甚至太過融入角色還讓自己一度搞不清楚剛才發生了什麼事。「我好像只能這樣才能演出來。那個現場還蠻黑暗、蠻瘋的,大家很怕我,不太敢跟我講話。因為真的就是很悲傷、很分裂,中間等待的時候我就在捶牆,不是有意識的做這件事,覺得我好難受,為甚麼要等,滿奇特的感覺。」至於若未來有人邀約演戲,他也抱持開放態度,「我對演戲蠻有興趣的,但那是很難的事情,就不會隨便說我想要演戲,不太可能是這樣想,但只要有人找我喔,是會蠻有興趣。」
心中所謂「更好的」音樂人為何?
對於未來,沈安希望自己的音樂可以得到各界的認同,包括得到優秀音樂人或是獎項的認可,期待自己能成為更好的音樂人。什麼是更好的音樂人呢?他認為優秀的音樂人即是可以用更細膩的方式去描述自己想要表達的事物,像是黃宣、蔡健雅、李宗盛都是他心目中很優秀的音樂人。
正是因為這樣的目標,自從開始創作音樂後,他即對心靈方面充滿興趣。「我覺得心靈方面的東西會影響創作很深,你的思考、思想、感受完全會反映在創作上。我想要更細膩地去描述情感,所以這對我來說是需要了解的一塊。」不太喜歡閱讀文字的他,會看的書籍全是心靈方面;前陣子更勤於作冥想,讓自己可以更專注於自身,同時也放鬆身心,不會那麼緊繃。最後他希望能推薦〈走得慢慢的〉給迷迷音的讀者,「我每次推薦都不一樣,要看當天心情。」他笑道。
沈安Shen An FB:https://www.facebook.com/ShenAnofficial
照片提供: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