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英文是個小眾的語言,我也打算用英文來唱」 DYGL迷迷音專訪

2012年成團的DYGL,由Nobuki Akiyama (vo. gt.)、 Yosuke Shimonaka (gt.) 、Yotaro Kachi (ba.) 、Kohei Kamoto (dr.)四位團員組成。今年,DYGL帶著新作《Don’t Know Where It Is》再次來台,參加Wake Up音樂祭,並在台北舉辦了兩場公演。演出前,迷編與DYGL進行了訪談,針對樂團的音樂、City Pop、……等都做了深入的討論喔!

日本版バージョン

「無論是DYGLYkiki Beat,都讓我可以挑戰我想要嘗試的事情。」

ー首先,請先介紹一下DYGL這個樂團。

Akiyama: DYGL在2012年左右成團,今年已經第四年了。原本是只有我跟Shimonaka和Kamoto三人一起組成,後來新團員來來去去了幾個,最後拜託Ykiki BeatKachi加入,才成為現在的編制。

ーDYGL的成員和Ykiki Beat幾乎一樣呢。

Akiyama是的。

Shimonaka除了我之外。

Kamoto原本在Ykiki Beat是彈吉他,在DYGL轉成打鼓,有遇到什麼新挑戰嗎?例如作曲或演奏方法等方面。

Kamoto:挑戰啊…..

Shimonaka:最近買了小鼓呢。

Kamoto:這個啊,沒有什麼特別的挑戰。因為樂器不一樣,所以演奏方法也不一樣。

ー表現方法也不一樣呢。

Kamoto:完全不一樣呢。

DYGLYkiki Beat的團員幾乎相同,想請問在作曲或錄音等製作上有什麼不一樣嗎?

Akiyama:這個啊,最近Ykiki Beat會是先大家一起互jam,從沒有任何想法的最初開始,互相激發出靈感,然後我再將這東西整理成曲子。至於DYGL要說的話,其實最開始都是由我先提出demo音樂,大家在錄音室合過後,針對demo中不足的部分去做調整。當然DYGL也會有從互jam來激發靈感的時候。

ー這是因為Akiyama自己有什麼想要表現的東西,所以才成立DYGL的嗎?

AkiyamaDYGLYkiki Beat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分別成立的,並不是因為有什麼特別的理由才開始的。每個樂團都有屬於那個樂團才能做到的挑戰,無論是DYGLYkiki Beat,都讓我可以挑戰我想要嘗試的事情。無論如何,我覺得對每個樂團而言,在演奏過程中可以自然生出曲子是最棒的。

DYGLYkiki Beat在音樂性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AkiyamaYkiki Beat的團員總共五人,包含DYGL所沒有的鍵盤手,所以最大的不同我想就在於樂器編制的不同。只是Ykiki Beat相較之下多了點實驗性的色彩、或是相反的,超級pop的發想等元素,會針對這些特別去做琢磨淬煉。DYGL基本上就是從搖滾開始,承接著前輩們的搖滾樂,釋放搖滾最原始的能量。就好的意義上來說,我認為DYGL體現了古典傳統搖滾的精髓。當然,也有挑戰新的聲音作法以及創意,不過在基本的核心上,希望可以將搖滾的快樂、能量、還有纖細的部份表現出來。兩個樂團都是以這件事為最大重心來作曲,不過在概念上有些微妙的差異。

 

喜歡與受到影響的音樂

ー團員分別受到什麼樂團或樂手的影響呢?

Akiyama:最近聽的比較多是80年代或90年代的UNDERGROUND、INDIE ROCK。像是Aztec Camera、オレンジ・ジュース這種被稱為neo acoustic的音樂,或是Strawberry Switchblade這種New Wave的音樂是我常常聽的。如果說是最近的樂團的話,SplashhChildhood等英國樂團都做了許多新嘗試,我也很喜歡。

Kachi:雖然我很喜歡The Smiths,不過最近沒那麼常聽。我最近覺得House music蠻不錯的,雖然沒有特別喜歡哪個樂團。

Kamoto:最近沒什麼聽音樂……不過我並不覺得自己聽的音樂對DYGL有什麼影響。因為基本上都是他(Akiyama)在作曲的。

Akiyama:雖然曲子都是我做的,不過我認為其他團員的興趣、聽的音樂也會反映在DYGL上,或許在演奏的方面比較明顯吧。

Shimonaka又是如何呢?

Shimonaka:因為我是吉他手,所以最近常從各種音樂類型中去找不一樣的吉他彈奏片段來聽,也因此聽了各種音樂。

ー有喜歡的吉他手嗎。

Shimonaka:雖然沒想過自己喜歡的吉他手是誰,不過最近果然還是很喜歡Blur的吉他。

 

就算英文是個小眾的語言,我也打算用英文來唱

ー團員們的英文發音都很漂亮,在此之前有曾經到海外留學嗎?

Kamoto:有留學經驗的只有我而已。

Akiyama:不過台灣每個人英文都很好,有被嚇到。

ー台灣從小學就開始學英文。

Akiyama:日本也是。雖然我不太清楚和台灣教育的差異,不過若單看日本,我覺得雖然有讀英文教材,但實際上講英文的機會很少,所以說得溜的人很少。我在沖繩有很多親戚,不過因為有美軍基地的關係,很多親戚都跟美國人結婚並移居美國。我是最近才開始去美國的,不過或許是因為有那樣的背景,所以我個人對英文不怎麼排斥。在高中時代為了當時的樂團很努力的練習發音。

Shimonaka:我在大學唸的是美國文學。因為大學的講師有很多是美國人或英國人,所以上課時當然用英文授課,也會用英文寄Email。還有就是,因為有美國和會說英文的台灣朋友,和他們說話也成為一種練習,練習英文口說的環境還不錯呢。

ー說到台灣的朋友,請問一樣是玩樂團的朋友嗎?

Shimonaka:是的,是一個名為Manic Sheep的樂團。他們第一次來東京時和我們共演,就是從那時開始交情變好的。

ー昨天DYGL也和台灣的樂團共演,有什麼感想呢?

Shimonaka:我覺得台灣的樂團演奏能力很強。

ー台灣樂迷反應與日本樂迷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Akiyama:我覺得有很多和日本相似的地方。在美國演出時,有更多不同類型的人來聽演出,所以覺得很新鮮,相較之下也因此覺得台灣的觀眾與日本相似。從樂團面來看,感覺也有不少樂團和日本樂團一樣受到瞪鞋或是NUMBER GIRL的影響,覺得有相似感性的人比較多。很令人玩味。若次去到歐美,樂團受到的影響根源完全不一樣,從這點來看,台灣與日本很相近。聽說台灣也有播放日劇和日本的一些節目,我想兩邊的感性應該較相近、在文化面應該是比較容易互相接受。

ーDYGL的樂曲歌詞主要都是英文,請問理由為何?

Akiyama:使用英文的理由很單純,只是因為喜歡用英文演唱的歌曲。因為受到00年代的Post-punk revival的影響,很熱衷於這樣的音樂,反而作曲時使用英文對我來說比較自然。常常會被問是不是因為要向世界挑戰而選用英文的,不過其實完全不是這一回事。即使英文是小眾的語言,因為英文的發音、單字的韻律、內含的意義等等都很喜歡,因此就算英文是個小眾的語言,我也打算用英文來唱。只是如果英文偏小眾,則這樣的音樂在日本接受度就不會那麼高,所以或許英文的全球化性質與我會對這語言產生興趣的契機也多少有關吧。

ー今後有可能會以日文來創作嗎?

Akiyama:在這樂團(DYGL)並不會有這個可能。

 

「僅是持有黑膠與卡帶便讓人覺得很興奮」

ー這次的EP《Don’t Know Where It Is》有發行黑膠與卡帶,在數位的時代來說是件稀奇而珍貴的事情,請問是有什麼樣的執著嗎?

Akiyama:僅是持有黑膠與卡帶便讓人覺得很興奮,因此以物品來說我覺得黑膠與卡帶有很高的價值。當然因為我個人是在CD的時代長大的,因此也非常喜歡CD,但在現代,CD買了就輸入電腦,之後常常就永遠不再打開它了的情況很多。然而黑膠與卡帶沒有透過唱盤或錄音機就沒辦法播放,有這種可能會被說是缺點的特徵在。與數位音樂不同,得要從曲子的開頭播放才可以,要說的話其實是蠻不方便的。但就在這樣麻煩的過程中,可以因此更細地去品味一個作品,也會讓人對一個作品有更深的印象。以我個人的感覺來說,黑膠聽起來比較舒服。那並非數位可以再現的聲音,因為是在那個唱盤和針之間演奏出來的聲音,所以果然比較自然。雖然如果叫我聽出數位和類比的差別確實很難,不過即便如此,在聽的時候若感到舒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呢。因為我是這樣覺得,所以想說如果自己的作品也能以這樣的方式被欣賞就好了,因此也發行了類比的版本。

ー錄音方法也不一樣嗎?

Akiyama:因為錄音歸錄音,發行歸發行,所以並非從同一個角度來看。像雖然有時用數位來錄音,最後直接輸出,但也有以類比的方法錄音,最後以數位音源的形式發行。不過這次的EP有緣在LA找到能幫忙用類比錄音的人,於是想說一定要趁待在美國的期間試試看。類比和數位不一樣,他並非簡單把錄好的聲音做調整,或是錄好音軌後將片段剪剪貼貼就可以了。某種意義說,感覺好像學了最傳統的錄音基礎,因此我想有別於事後能多次編輯的數位音,如果可以將類比的環境下錄音的經驗開始運用在DYGL應該是很好的選擇。

ー所以混音也是在美國?

Akiyama:嗯,包括混音和母帶,全部都是在美國完成的。這次的錄音幫忙混音的是MR. ELEVATOR & THE BRAIN HOTEL樂團裡的Tomas Dolas。母帶是由Scott Flammer幫忙完成。在美國期間並沒能直接見到Scott,不過因為Tomas的介紹,所以可以請Scott幫忙製作母帶。

 

「貓空無論幾次都想去呢!」

ー話說這次是第一次出演台灣音樂祭對吧。想要辦一場怎樣的Live呢?(訪談在音樂祭前)

Akiyama:不論在怎樣的會場,基本上在台上都是一樣的,所以打算和平常一樣就好。

ー歌單又是如何決定的呢?

Akiyama:跟其他場並沒有差太多。我們沒有特別打算說區分「音樂祭演出歌單」和「live house演出歌單」。就是以現在可以做到最好的歌單來演出。

ー平常是怎麼決定歌單的呢?

Akiyama:首先,先將現在想要演出的曲子列出來,然後討論想要以什麼樣的順序來演出最好。因為現在我們做的曲子還不是太多,所以之後曲子增加,思考的方式或許也會改變。不過不管如何,現在的歌單就是以自己容易演出來思考與安排。

ー順帶一問,DYGL來過台灣許多次,還有什麼事情是想要在台灣體驗的呢?

Akiyama:在貓空喝茶。

Shimonaka:貓空無論幾次都想去呢!目前為止去過兩次。

Akiyama:還有,唱片行也很想去看看。

ーThe Wall附近有兩間唱片行,其中一間就在The Wall旁邊,是最近才剛搬過去的喔。

Shimonaka:想去看看!

Akiyama:還有這次第一次去嘉義,基本上在此之前幾乎都只停留在台北,因此今後也非常想去去看台北以外,像是高雄、台南之類的地方。

 

到底什麼是City Pop?

ー最近在日本滿流行City Pop這個音樂類型的呢。

Akiyama:是啊。日本有個叫ミツメ的樂團,去中國巡演時似乎也被當地人歸類為City Pop的樂團。確實最近頗有人氣呢。不過那個範圍很模糊,我覺得並不是很正式的名字。說到底City Pop這個詞在數十年前也被用在不同的意義上,有點複雜,但在音樂上完全不是「City Pop」的一群新人自行下結論成了「City Pop」,老實說有點傻眼。是否在做既存J-ROCK中沒有的新領域的那群人全部都叫做City Pop呢?單純只是時代還沒準備好,那些樂團很快就會仔細地做檢視,想到這就覺得或許滿有趣的。因為感覺想挑戰什麼的樂團數量變多了,所以也感受到那樣的活力。不過個人真的有產生共鳴的樂團非常少…Boys Age之類的聲音、影像、質感很有趣,Batman Winks也是在音樂上像是脫離日本人,聽起來很開心。不過我覺得並非單純是因為像國外所以好,我內心某處希望如果像中島みゆき、ユーミン、フォーククルセダーズ、はっぴいえんど這些真的很厲害的日文歌手能做到的話就好了。不過總之我覺得City Pop不怎麼能算是音樂的名稱。

Shimonaka:City Pop這個單字是從很久以前就被使用的名稱。70年代左右在日本也出現受西洋音樂影響的人,因此也用City Pop這個詞。我想是因為最近出現一些受到當時音樂影響的人,所以在日本又再次出現City Pop這個詞。現在有很多新樂團漸漸崛起,有不少樂團雖然脫離City Pop原本的含意,不過仍以City Pop來稱呼。

ー那麼在還沒那麼清楚音樂的時期,依照既定被分類的框架有知道什麼新的音樂嗎?

Shimonaka:我想若是依照類型分類的話,會比較容易知道有哪些新音樂。不過對很認真聽音樂的人來說類型沒什麼意義。不過如果是要接觸新的音樂,從類型上去思考很方便。

 

「有經紀人前後的生活感覺並沒有到180度的大轉變。」

ー順帶一提,音樂出道之前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啊。

Akiyama:我不太清楚出道這種講法,不過如果說在有經紀人之前的話,基本上就是打工,然後用賺來的錢辦活動、寫作品,用那個錢去台灣巡演,全部都是我們自己完成的。相當DIY的感覺呢。現在在新環境,和團隊一起行動感覺能做的事情比以前還多。雖然在日本似乎真的是職業歌手會配一個經紀人,但歐美的樂團反而在很早期就有請朋友當經紀人或請朋友幫忙藝術作品的創作或當攝影,也很擅長架構出樂團的活動。在這一點,即使對單獨活動的樂團而言,組織一個團隊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若只有樂團自己來做,每天被訂票的信追著跑或調整行程之類的,就沒辦法集中精神在重要的音樂上。因為在簽約前還是學生,所以在畢業前大概是去學校、打工的感覺。因為畢業後打工當飛特族的時間沒有很長,所以有經紀人前後的生活感覺並沒有到180度的大轉變。

ー我想在出道後和其他音樂人一起做作品的機會也增加了,不僅限於音樂,是否有想合作看看的對象?

Shimonaka:有不少想合作的攝影師,希望能請他們幫忙照樂團的照片呢。

Akiyama:因為自己本身就很喜歡看照片、影像,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想請和我們用音樂表現出的質感或挑戰同樣事情的藝術家來幫忙照樂團照片或影像。

ー樂團的設計、MV和曲子能感受到復古時代感,這是在怎樣的前提下完成的。

Akiyama:現在的MV和剛剛提到的類比有一點關聯,<Let It Sway>的MV是用8mm底片錄的影像。不過也有混用數位片段就是了。實際上我覺得用類比的器材來攝影能感受到時代感。不過並非盲目的追求復古,原本我們自己就喜歡類比拍出來的味道,所以在想怎樣才會和這次<Let It Sway>的曲子最搭時,就得出用這個8mm底片錄影的結論。幫我們拍攝的是Ykiki Beat也受到多方照顧的Mitch Nakano和Maya Michiki。

ー下一部MV也會以8mm影片來拍攝嗎?

Akiyama:還不知道。不過應該先錄音並針對那個聲音和創作者討論要以怎樣的影像來製作。若下次的錄音還是在海外的話,那也找海外的影像作家一起合作感覺會很有趣。

ー最後請給MeMeOn Music的讀者幾句話。

Akiyama:我們堅持只要可以的話就會全以DIY來做,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以的話就會想要做到98%以上的純度。雖然就心情而言是以200%的心情在做的。將腦中想到的東西完整做出來雖然不簡單,不過不要想得那麼複雜,單純做想做的事情就好了。並沒有說非專業就不能做,也不是環境不好就不能做、或是沒有資金就無法做,或許有些人會因此對自己設下限制。不過事實上跟那些都沒關係,只要有藝術家的熱忱就能克服。大家也一樣,如果想做什麼的話就試著做做看。

【公演情報】

「LIQUIDROOM 12th ANNIVERSARY The fin. × DYGL」

日期:2016.8.31 (三)
地點:東京・リキッドルーム(http://www.liquidroom.net/)
時間:19:00 / 20:00

「24th Sunset Live 2016 -Love & Unity-」

日期:2016.09.03(六)
地點:福岡・芥屋海水浴場
Sunset Live官網:
http://www.sunsetlive-info.com/

文:迷迷音

攝影:迷迷音

DYGL官網:dayglotheband.com

相關文章:DYGL英國腔令人著迷 貝斯手Kachi歡慶生

你的拍手是我們的動力

還喜歡迷迷音的文章嗎?如果覺得迷編的文字為你記下了演唱會的感動、如果覺得看了訪問可以多了解一點喜歡偶像的創作想法和可愛小地方、如果覺得參戰教學文可以多少有點幫助,請幫忙按下面的拍手圖示,只要登入連結Google或是FB帳號,就可以【免費支持】迷迷音。

贊助一杯咖啡

網站的維持比想像中還要不容易,每篇採訪從搜集資料、聯繫、訪問、逐字稿、翻譯、拍攝、審稿,基本上都是迷編從頭到尾完成,主機、圖床、相機設備等等的支出也比想像中龐大,目前迷迷音收支離打平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覺得迷迷音的文章多少對你有些幫助,還請幫忙按下面「Buy Me A Coffee」圖示、給予贊助讓迷迷音可以努力持續生存下去!

Buy Me a Coffee

其他人也迷

你可能也喜歡

最新消息

線上日文
線上學 日文
線上日文

迷迷動漫

迷迷影劇

日劇、電影、娛樂圈大小事
英文補習
網上學 英文
英文補習

迷迷專訪

迷編為你貼身訪問台灣與日本音樂人、聲優、第一手情報

迷迷好音推薦

吃貨迷編日記

FB粉絲團

在 Twitter 上追蹤迷迷音

加入迷迷音樂社群

訂閱迷迷音電子信